华东师范大学亚洲数学教育中心第31期研究生学术论坛于6月28日上午在数学楼126举行,论坛主题关注于ICT和数学教育的融合。亚洲数学教育中心博士后李娜、Dyana Wijayanti以及博士候选人李坤丽担任本次论坛的报告人,亚洲数学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凤华主持本次论坛,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亚洲数学教育中心等对本专题感兴趣的近20名师生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与了本次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通讯技术(ICT)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本次论坛基于范良火教授主持的上海市“立德树人”数学教育教学基地子项目——ICT融入上海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进行报告。该研究分为三个子课题研究:ICT融入上海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ICT融入上海高中数学教材研究;ICT在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中的使用研究。
在ICT融入上海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李娜博士指出上海市绝大多数教师都会使用ICT。对于硬件的使用,计算器是最常用的,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次之,排在第三的是交互式白板。对于ICT的使用评价,教师对ICT在几何与代数领域的使用效果给出了最高的评价,老师认为使用ICT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展示教学内容、促进数学概念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并有效促进课堂互动。ICT的使用情况,在学校层次、教师学历、教师教龄等因素上呈现出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在ICT融入上海高中数学教材研究中,Dyana博士指出,上海教科书更加关注函数与ICT的融合,其中在新知讲解和例题讲解中最多的使用到ICT。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数学教材发现,在上海和英国的教材中,融入计算器的使用最多;而在美国的数学教材中,最多地提及对于信息通讯技术软件的使用;上海和英国数学教材中对于ICT的融合使用程度上,远高于巴基斯坦教材,但远低于美国教材。
在ICT在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中的使用研究中,目前在哈佛大学留学的博士候选人李坤丽指出,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研究同时关注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整体而言,对于ICT的软件主要被使用的功能是信息交流与协作,但对于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是较少的;关于使用目的,教师更多的是为了实施评价,而非做出评估的过程;教师表示希望提高软件的识别能力,来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更好地保障教学、减轻教学负担,教师也希望增加软件使用培训和有效的使用指导。
最后的问答环节,范良火教授针对每一篇文章在国际上可能产生的影响力以及研究意义,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提出了相应修改和提高的建议。本次论坛加深了参与者对有关ICT和数学教育融合现状和面临挑战的认识、拓展了研究视野,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亚洲数学教育中心办公室
供稿:孟丹阳
修改校对:戚艳兴、谭奇
审稿:张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