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华东师范大学亚洲数学教育中心主任范良火教授邀请,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数学教育学报》主编王光明教授于2020年4月29日星期三下午15:30在亚洲数学教育中心第九期研究生学术论坛作报告。本期论坛通过线上平台钉钉开展,来自国内外的高校教师、博硕士研究生、一线教师等380多名数学教育领域同行参与了此次报告。本次报告由中心助理研究员张晋宇博士主持。
王教授本次报告题目为《关于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些思考——从审阅毕业论文发现的一些问题谈起》。论坛伊始,他从所审阅的毕业论文中暴露的不足谈起,在丰富的例子中总结这些不足的共性,并表明毕业论文与《数学教育学报》来稿论文的问题具有相似性,进而,引出了本次报告的提纲。
报告的第一部分中,王教授从论文的“脸面”——题目谈起,他谈到了题目的注重点,并以诸多正反例分别对注意点加以解释。接着,他阐明了“论点式”、“论题式”和“关系式”三种题目类型的特征,并以例子帮助听众辨认三类题目。然后,从字数、表达和聚焦三方面总结题目的注意事项。
摘要和关键词为报告的第二部分,王教授从论文的本初价值——广泛的分享(学术应用价值、实践应用价值)谈起,强调了摘要和关键词的必要性。他认为,摘要是论文的“DNA”,关键词是论文的品质,摘要原则上应包含论文的核心内容,并以详实的案例说明了摘要和关键词的基本要素以及注意事项。
报告的第三部分中,王教授主要谈及论文结构——论文的身材的要素。其中,他强调,绪论(引言)中的问题的提出要具备“三有”:有国际背景、有文献背景、有明确问题;也谈到了实证研究设计中研究工具运用应“胆小一些,虚心一些”,以及研究对象、研究假设和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注意事项。然后,王教授以正反例说明了论文中讨论、结论的注意事项,以及结果与结论的关系等。
最后,王教授用生动的比喻总结了本次报告:标题是论文的脸面;摘要是论文的“DNA”;关键词是论文的品质;文献、文件是论文的营养;问题是论文的灵魂;方法是论文的大脑;结构是论文的身材;结果是论文的目的;讨论是论文的智商;结论是论文的情商;语言是论文的风格。
在报告后的问答环节中,大家纷纷表示报告内容十分实用、受益匪浅,并就博士与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区别、《数学教育学报》审稿及发表周期问题、毕业论文和期刊论文在论文各要素上的侧重点异同问题以及实证研究的范畴等问题向王教授提问,王教授一一耐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