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2日下午,应华东师范大学亚洲数学教育中心主任范良火教授邀请,英国牛津大学副教授Ariel Lindorff博士作了题为《Conceptualising and measuring persistence in mathematics lessons》的报告。Lindorff博士这次是借参加于11月9-12日举行的亚洲数学教育中心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之机,顺访亚洲数学教育中心并进行学术交流。本次报告由李淑惠博士主持,约70名来自华东师大和全国各地(包括港澳)的听众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与了本次学术活动。
Ariel Lindorff博士的报告围绕“坚持性”(Persistence)这一主题,从选题经历、一项相关的视频研究、“坚持性”的概念界定、“坚持性”的重要性阐述、如何测量“坚持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共6个方面展开。
首先,Ariel Lindorff博士表示在做学术研究时,需打开研究视野,深入于不同的选题中,以此拓宽研究范围。紧接着,Ariel Lindorff博士强调了教师实践行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从理论框架、研究对象、数据收集与处理、研究结果等角度出发,为师生们介绍了一项国际视频研究(TALIS Video Study 2018),旨在测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持性”的程度。但最终得到的研究结果似乎是反直觉的,Ariel Lindorff博士认为这一“不太成功”的结论也许是由于没有对“坚持”这一定义进行适当的概念建构导致的。
基于此,Ariel Lindorff博士给出了不同学者对于“坚持性”的定义,发现尽管没有达成较为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是仍然可以确定学生的坚持性程度是和数学学习密切相关的。Ariel Lindorff博士强调其关注“坚持性”作为一种认知需求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注重有效地与数学任务中的挑战、困难进行短期或长期的攻坚克难。其后,她进一步从学生成就、自我效能感、情感(焦虑、愉悦)等方面论述了“坚持性”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公平、有效性等问题值得被关注。
随后,Ariel Lindorff博士提出了2种测量“坚持性”程度的方法:学生自我报告和课堂观察,并分别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她从理解学生和课堂中的变化、教师实践的何种层面与学生的“坚持性”程度密切关联、“坚持性”能为学生提供什么等方面进行反思,以此为未来的纵深研究带来启示。
在问答环节,师生们就坚持性的定义(属于内在品质还是行为表现)、坚持性程度是否与任务难度有关、如何在课后作业中测量学生的坚持性程度、天才学生是否需要强调坚持性程度、家庭教育对培育学生坚毅品质的影响、是否可以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相互佐证等问题与Ariel Lindorff博士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观众们表示本次报告带来了崭新的研究数学教育的视角,获益良多。
报告下载:Conceptualising and measuring persistence in mathematics lessons (Ariel Lindorff).pdf
版权说明:华东师范大学亚洲数学教育中心网站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均有版权限制,下载或观看仅供个人使用。中心所有下载文件的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个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我们不欢迎大规模的全站复制,并且保留所有权利。商业网站或未授权媒体不得复制本站内容。
About the copyright: All material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exts, pictures, and videos published at the ACME's website are copyrighted.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users of the website can download or watch these materials, free of charge, and for their own personal use with proper acknowledgement of the sources. Uses for other purposes, especially commercial uses of the materials, are prohibited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ACME or the original copyright owners.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亚洲数学教育中心办公室
供稿:赵千惠
修改校对:戚艳兴、谭奇
审稿:张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