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4日下午,应华东师范大学亚洲数学教育中心主任范良火教授邀请,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前主席(NCTM, 2020-2022)、美国贝勒大学Trena Wilkerson教授在中心作了题为《Considering Teache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a Partnership》的报告。这次报告是Wilkerson教授应邀访问亚洲数学教育中心,并参加于11月9-12日举行的亚洲数学教育中心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后,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师生进行进一步学术交流活动的一部分。报告由李淑惠博士主持,约6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与了本次学术活动。
报告伊始,Wilkerson教授用四个问题引发观众思考: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教学实践是什么?如何帮助教师加深对有效数学教学实践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数学教学实践有哪些有效的研究方法?如何帮助教师将实践和研究联系起来?
首先,Wilkerson教授介绍了8个面向教师的有效的数学教学实践指标(Effective Mathematical Teaching Practices,下文简称MTPs)和8个面向学生的有效的数学实践指标(Effective MathematicalPractices,下文简称MPs)。然后,她提出可利用教学片段(vignette)来进行职前教师教育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并将其实施过程分为解决任务、回顾学生解决任务的片段、对MTPs和MPs作出判断、分析学生的作业、联系并反思自身教学这5个步骤,还给出了相应的片段记录表。基于此,Wilkerson教授分享了两个相关的研究案例。
第一个研究案例主要聚焦于8个初中的职前教师,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他们对于3个教学片段的理解程度。研究发现,职前教师对于教师教学实践的指标和学生数学实践指标的判断存在理解偏差、缺乏判断依据和匹配错误等问题,但他们都将这些教学片段与其个人的教学经历进行了联系。由此可见,教学片段可以用以作为职前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以辅助其理清概念并调整教学策略。第二个研究案例主要聚焦用教学片段推动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发现,教学片段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多了解MPs和MTPs的机会,还在教师进一步的专业发展规划中起到了有效的形成性评估的作用。
随后,Wilkerson教授基于问题解决和教师的合作探讨了研究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她先让观众围绕“你觉得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对学生有什么激励作用?”和“你在教授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挑战?”两个问题展开了讨论。然后,她通过呈现若干个问题解决的例子,从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未来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阐明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最后,Wilkerson教授再次回顾了开篇提出的四个问题,并提出了对于未来研究的展望。她指出,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自我效能感、态度和对于MPs和MTPs的理解出发,探究问题解决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问答环节,观众就波利亚的解题原理对于问题解决的关联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式、应试教育对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等问题与Wilkerson教授进行了激烈的探讨。此次报告不仅提供了关于问题解决的新见解,还为未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参加报告者纷纷表示期待着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以不断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版权说明:华东师范大学亚洲数学教育中心网站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均有版权限制,下载或观看仅供个人使用。中心所有下载文件的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个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我们不欢迎大规模的全站复制,并且保留所有权利。商业网站或未授权媒体不得复制本站内容。
About the copyright: All material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exts, pictures, and videos published at the ACME's website are copyrighted.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users of the website can download or watch these materials, free of charge, and for their own personal use with proper acknowledgement of the sources. Uses for other purposes, especially commercial uses of the materials, are prohibited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ACME or the original copyright owners.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亚洲数学教育中心办公室
供稿:戚艳兴
修改校对:谭奇
审稿:张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