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教育数字化正被世界各国所重视。聚焦数学学科,数字化数学教材是未来数学教材的发展趋势。华东师范大学亚洲数学教育中心为进一步推进其承担的重要课题——华东师范大学“幸福之花”先导研究基金项目“电子教学资源平台开发与使用效果研究”(EZSMP)发起、举行了以“数字教材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EZSMP项目研讨会。研讨会由亚洲数学教育中心和项目合作单位浙江教育出版集团共同主办,由项目主要参与学校之一的杭州云谷学校承办。
经过各方长期和精心的准备,研讨会于2023年4月21日上午在杭州云谷学校顺利开幕,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出版集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四初级中学、杭州云谷学校、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嘉兴教育学院、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宁波市曙光中学、宁波逸夫中学、清河湾中学、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宁波实验学校、上海民办华曜宝山实验学校、上海宋庆龄学校、上海洋泾菊园实验学校、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义乌市教育研修院、义乌市新丝路学校、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等单位的50余位专家和老师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开幕式上,浙江教育出版集团教材出版分社编辑部主任华琼作为主持人先对参会来宾和会议议程进行了介绍。随后,华东师范大学亚洲数学教育中心主任、EZSMP课题负责人范良火教授,浙江教育出版集团副总编、教材出版分社社长何黎峰,杭州云谷学校校长冯晨依次作了致辞。
接着,范良火教授作了题为“数字技术发展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机会、问题和挑战:从我国中高考应否引入计算器说起”的报告。范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他亲身参与编辑和开发美国UCSMP数学教材以及主编新加坡数学教材的经验和所作的有关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材的研究,分析了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这方面和美国等国家的差距,指出现代数字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现代数字技术发展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使教和学更有效果、更有效率的机会,从而也带来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机会,而在宏观上或从国际视野看,当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也给我们中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赶上、乃至反超和领先于国际的机会。他希望EZSMP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的成果能够为我国、乃至国际的数学教育在这一方面的进步作出有益的贡献。
随后,华东师范大学房爱莲副教授从项目背景、项目目标、特色功能、使用环境和未来规划等方面对EZSMP平台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帮助教师更全面系统地了解EZSMP平台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优越性。亚洲数学教育中心科研助理、博士研究生李玲珠对平台的主要功能进行了现场演示和动态呈现,让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平台的功能实现路径和方式。
4月21日下午,EZSMP项目研讨会主要围绕两节基于EZSMP平台的示范课展开。第一节课是由杭州云谷学校张东东和周顺平老师共同执教的《反比例函数》。课堂伊始,周老师用EZSMP平台展示了学生课前知识检测的完成情况,及时把握学情,有效实施精准教学,充分体现了EZSMP平台在实施诊断性评价和反馈上的独特优势。在概念深化环节,张东东老师基于EZSMP平台组织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周顺平老师则在平台实时观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精准把握学生认知的易错点和障碍点,进而精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了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
第二节课是由宁波市曙光中学的吕竞老师执教的《矩形》。吕老师借助EZSMP平台的课件功能进行授课,通过在平台中使用Geogebra动态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最大值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感知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进而得到矩形的概念。随后,吕老师还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了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共性和特性,并借助EZSMP平台对探究任务单进行展示,真正实现技术为教育赋能,将静态的答案还原成火热的思考。巩固环节,吕老师充分使用了平台的展示和互动功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例研讨环节,张东东老师和吕竞老师分别就已授内容进行了说课。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四初级中学的张娟萍老师和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章才岔老师分别对两位老师的授课进行点评。张娟萍老师特别指出,EZSMP平台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和灵活的课堂实施方法,不仅可以根据学情推送个性化的作业,还可以对学生作精准诊断和过程性评价。章才岔老师充分肯定了吕竞老师在教学中突出几何教学中的“类比”思维的做法,并指出在概念课中将EZSMP平台融入课堂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学情,还能更好地创造学情。同时,华耀宝山实验学校校长郑跃星和上海宋庆龄学校穆晓东老师也对两节课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通过专家讲座、平台介绍和课例展示与研讨,老师们对EZSMP平台的理念和功能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对平台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会后,老师们围绕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为教育赋能,就平台的使用方法、平台的性能探索、平台的改进与完善等话题展开了精彩的交流和探究。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亚洲数学教育中心办公室
供稿:唐佳丽
修改校对:李坤丽、戚艳兴
审稿:张凤华